10月2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宏波教授应邀来我院讲学,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和系统思维”。本次讲座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论文的写作核心痛点,结合史教授自身深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丰富经验,为全院师生解析“如何以问题意识破解论文套路化”“如何以精准用词夯实选题根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指导。讲座由我院副院长胡慧娥主持,我院艾楚君教授、刘慧芳博士、肖佳博士等教研骨干以及研究生50余人参会。
史宏波教授以马克思“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经典论述开篇,精准锚定思政论文写作的核心要害,明确强调“问题意识”是论文写作的灵魂。脱离真问题的研究,即便结构再精巧、论证再华丽,也只是徒有其表的“空壳”。针对当前研究生思政论文中普遍存在的“套路化”堆砌框架、“三段式”模板等现象,史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要跳出“为写而写”的被动思维,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实矛盾里挖掘真问题、以辩证批判的视角剖析真问题、用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回应真问题,否则论文便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价值。谈及“论文选题用词的准确性”,史教授建议师生把每个核心概念当作精密零件来打磨。尤其强调一些词语不能乱用,要先追本溯源,明确每个概念的核心内涵与外延边界,既不能凭主观理解随意扩大或缩小概念范围,也不能将日常用语直接等同于学术术语。唯有把每个词都“磨”到精准对应研究核心,选题才能立得稳、经得起推敲,为整篇论文筑牢逻辑根基。
史宏波教授的讲学深入浅出,生动风趣,既是一场高端学术盛宴,也是一场抬头率点头率都高的思政大课,为师生破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论文写作“痛点”提供了方法论钥匙,尤其对研究生培养“问题意识”、规避“套路化写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参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良多,将把“从实践找问题、以精准定选题”的理念贯穿以后的学习和写作过程,真正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接天线、接地气”。
(一审:胡慧娥;二审:陈明;三审:曾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