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工动态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工动态 正文
蒋京素: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1-25  点击:

个人荣誉

国家级:

2024年获国家奖学金

省市级:

1.2024年《千年书院承文脉,百廿红史铸师魂》获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红色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红色精神微讲解华中地区二等奖

2.2023年《让革命之红浇灌教育之红——耒阳市红色文化融入当地思政教育调研》获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红色专项二等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湖南省委员会)

3.2023年获“湖南青马在线”第七期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培训结业证书

4.2021年获长沙市大学生结核病知识竞赛优秀参赛选手

校级:

1.2023至2024学年度一等奖学金

2.2023—2024学年优秀共青团员

3.2023年《击鼓传花——花鼓戏非遗文化传承先行者》荣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级初赛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十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三等奖

4.2023年《红韵传千年,意气斥方遒》获第三届“爱我一师 兴我一师”红色文化教育节主题演讲比赛二等奖

5.2023年《幸遇一师,风景这边独好》获第三届“爱我一师 兴我一师”红色文化教育节征文大赛三等奖

6.2022至2023学年度优秀学生干部

7.2022至2023学年度二等奖学金

8.2021—2022学年优秀共青团员

院级:

1.2024年获优秀学生干部

2.2024年获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小学组二等奖

3.2023年获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年“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骨干培训班优秀学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4.2022年获城南书院“最美师范生——实践之星”

5.2020年获城南书院“用心用情讲好抗疫故事,上好铸魂育人重要一课”征文比赛中获一等奖

项目立项:

1.2023年《击鼓传花——花鼓戏非遗文化传承先行者》获国家级创业实践一般项目立项

2.2024年《中国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调查研究——以湖南省为例》获2024年湖南省创新训练立项

证书:

1.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二级甲等

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合格证书

3.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任职:

2020年至今任22级896思政班班长

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任城南书院主席团总负责人

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副主任

2024年6月至今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团委学生副书记

一、学习上“敏学有道,行之无涯”:

在上一学年里,我的综合测评成绩和单科成绩均在班级排名第一。大学学习与以往不同,更注重自主性和多元化。我们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应着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每学期伊始,我会对本学期有初步规划:如本学期应考证书等;另外我会了解每门课的考试形式,及时记录任课老师推荐的相关书籍并加入待读清单。在学期中,我会积极参与每节课学习讨论,面对疑难知识点利用课下时间及时向老师请教;除此之外我会扎实做好每门课的课前展示,将老师所讲与自身所学的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予以汇报。在每学期期末,对所学内容予以系统梳理,探寻知识点间内在脉络,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如此既利于记忆,亦有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大学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教材。我们可以借阅与专业相关的书籍、期刊和论文,深入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同时,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如中国大学 MOOC、网易云课堂等,选修一些感兴趣的课程,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此外,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也是不错的学习途径,能够与专家学者近距离接触,感受学术氛围,汲取新的知识和思想。

在面临四六级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时,我们要及时搜集适合自己的相关学习资料,针对自己薄弱的地方进行专门学习与突破,在考试前一个礼拜模拟考试环境锻炼自己考场适应能力。

二、工作上“知责担责、尽责善责”:

大学期间,我积极投身于分团委、学生会以及班级事务等工作。这些工作经历犹如磨刀石,在锻炼我各项能力的同时,也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意义。

首先,对待工作必须怀有满腔的热情,秉持“不怕事也不畏难”的态度,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在工作开展之前,积极与部门伙伴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商量工作方案和策略,从而为整个工作确立大致的方向。这一环节就如同建筑工程的蓝图绘制,是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

工作过程中,要始终秉持“多想一步原则”,让自己的思考先行于工作的进展。当遇到疑惑不解的地方时,及时向老师询问,获取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同时,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明确团队成员各自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齐心协力。这就像是一场复杂的交响乐演奏,每个成员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只有紧密配合,才能奏响和谐的乐章。

工作结束之后,及时进行复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复盘,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促使后续的工作能够越做越好。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团队的力量”,深刻明白“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将个人的优势与团队紧密结合起来,协同完成学院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这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精神,不仅能够促进团队的和谐发展,更是在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和团队目标的关键所在

三、比赛上“行远自迩,笃行不殆”:

各种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比赛是我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大学期间我参与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挑战杯”“大学生讲思政课”等系列比赛,这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

在比赛前,我会多方搜集资料、咨询有经验的指导老师和学姐学长,组建志同道合、独具优势的队伍,确定感兴趣有把握的赛程,秉持着“尽善尽美,挑战自我”的心态参与;在比赛中,我会整合梳理本队同学思路和方向积极与指导老师学习沟通,不断和团队成员打磨参赛作品,做到精益求精;在比赛后,我也会积极跟进比赛结果,及时传达。

每一个作品的酝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推倒重来,需要团队的齐心协力、相互理解,因此作为团队的负责人应该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耐得住寂寞,抵得住困难”,不断向上向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481e69b7d8dc20e4827a9c5d8fd8ab9

四、互动交流

1、在参与科研项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您有什么收获和经验可以分享吗?

在这一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专业知识的提升:科研项目要求深入研究特定的课题,这使我在专业知识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例如,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需要掌握之前未曾涉及的理论知识,拓宽了知识的广度。

研究方法的掌握:我学会了多种研究方法,在论文写作中中,为了验证某一猜想,我们团队精心设计了实验方案,通过问卷发放,收集数据,再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这一过程让我熟练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流程。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撰写学术论文时,需要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批判性分析,找出研究的空白点或者不足之处,从而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这种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对我的学术发展至关重要。

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加强:大多数科研项目是团队合作的形式。在团队中,成员们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技能。例如,在本次大学生讲思政课活动中中,有的成员擅长拍摄,有的擅长实地讲述,我们需要经常沟通交流,协调工作进度,合理分配任务。通过这样的合作,有助于我们倾听他人的意见,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2、大学四年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和变化是什么,大学对您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影响?

大学四年我最大的成长和变化体现在自我管理能力和思维方式上。 自我管理能力:从城南书院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自己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等。在大学期间,我逐渐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学习、社交和个人兴趣之间的关系。自我管理能力不仅在大学期间使我能够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而且对我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思维方式:大学的学习氛围和课程设置促使我的思维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大学课堂上,我们会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理论,需要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中,老师会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这让我学会了用批判性思维去看待事物,不再轻易接受表面的结论,而是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大学对我的人生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它是我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这里我不仅获得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综合素质。

3、学校的图书馆和各种数据库资源非常丰富,您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的?

图书馆资源:我经常到图书馆借阅专业相关的书籍。例如,在学习第一师范与中国共产党时,我会到图书馆借阅经典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如中国共产党党史等。这些书籍不仅对课程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还能拓宽我的知识面,让我了解到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体系和发展历程。学校的数据库包含了大量的学术文献,我学会了使用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精确地查找相关文献。对于搜索到的一些重要的文献,我会进行精读并做笔记,提取其中的关键观点、研究方法和数据等,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

(一审:于澎 二审:胡英 三审:曾玉华)

Copyright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版权所有 by LLC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枫林三路1015号     邮编:410205    联系电话:0731-8822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