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晚上,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开展了本学期三次集体备课活动。吴承富主持集体备课,肖彦和汪俐分享备课成果。
肖彦分享了教材第五章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肖彦从道德的概念和起源开始分析,揭露了天意神启论、先天人性论、情感欲望论等关于道德起源的局限和错误,进而深入分析了马克思关于道德的起源理论,认为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之后分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社会主义道德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和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汪俐分享了教材第五章第二节《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汪俐从“德不孤、必有邻”的题目入手,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需要吸收借鉴源头活水之“邻”,红色基因之“邻”,外来精华之“邻”。重点展示实践中需要守传统之正,创时代之新;守革命之正,创奋发之新;守文明之正,创融合之新。
随后,大家对两位老师的展示内容进行了点评,认为两位老师展示非常精彩,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现实的热度,在课程设计方非常精巧和新颖,肖彦老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哲学家帮帮忙”环节,结合了学生的思想的难点和困惑,汪俐老师的题目设计,都如同画龙点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兴趣、有收获,代表了课程团队的最高水准。此外,老师们还对学情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学校思政课进行分文理专业分学期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交流,对线上线下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和要求进行了探讨与分享。(一审:刘永红 二审:王竹苗 三审:曾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