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上午,在百熙楼1010会议室,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中源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与核心要义”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院长陈明教授主持,我院30余位师生参会。
赵中源从四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首先,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渊源,从现代化理论的早期建构与演进、现代化实践的探索阶段、对现代化内涵的基本定义、现代化的基本形态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先发于西方的政治学范畴,而且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具有西方模式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发展的未来理想样态三种型态。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历程,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发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转换与内涵界定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指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第三,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演绎与理论建构,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内涵与特征,深入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并论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推进方式。第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风险与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还面临很多挑战,需以实践成果赢得国际话语权。
陈院长对赵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总结强调东西方文化习惯的不同造成现代化的不同范式,而中国式现代化内在包含着文化的现代化。在交流互动环节,贺汉魂、阮东彪、胡慧娥、刘喆等老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国际传播、发生源流及马克思经典作家的相关阐述等先后提问,赵教授一一给与细致解答。会场学术研讨氛围浓厚,在场师生均感这是一场高端学术盛宴,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会后,赵教授还为我院教师申报的国社项目进行诊断,提出了修改意见。
(一审:胡慧娥;二审:陈明;终审:曾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