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下午,由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求索》杂志社、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新时代·新时代”青年论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组分组讨论在一师特立楼北二楼204室举行。本组研讨会由《求索》杂志社责编、湖南省社科院马研所副所长马纯红研究员主持,来自全国各高校和学术机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谈“学科范式与话语体系创新学术”的研究成果。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谭彩霞在题为《两个“历史决议”对思想建党的探索及其影响》的报告中,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为基本线索,从党的思想建设科学发展的历史大逻辑出发,探讨了两个“历史决议”的价值和影响,提出对两个“历史决议”的研究要从文本走向时代。
浙江大学的包大为教授在题为《文本和现实的双重挑战: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的界定》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学术史进行梳理,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秉承的基本研究方法。清华大学的田桥博士在题为《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构与演进》的报告中,从话语建构的场域、话语生成的空间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如何向外传播等角度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发展逻辑。北京理工大学的李永进在题为《以跨学科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报告中,对“跨学科”、“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以跨学科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湘潭大学的张今杰在题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构建方法论》的报告中探讨了构建话语体系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提出话语体系建构要立足实践、回应问题、继承传统。湖南省委党校的杨振闻在题为《“两论”与话语权建构》的报告中,从话语权争夺与“两论”写作、话语权构建与“两论”主题、话语权再造与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话语权建构要面对新时代、立足新实践,回应新矛盾。广东工业大学的周兵在题为《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的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创新要从人物研究走向问题研究,重视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人民大学的欧阳奇在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话语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的报告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要凸显本土特色,凸显本土特色要有历史的底蕴和关注现象,处理好研究与宣传的关系。武汉大学的赵士发教授在题为《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与话语体系建构的方法论》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符号学的研究对象、前沿性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与西方形形色色符号学的区别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话语体系的建构要实现学术与政治的统一,不能人为的割裂。
最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的代红凯针对各发言人的报告作出精彩点评,从四个层面对分论坛的主题进行了很好的诠释,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视野开阔、分析透彻、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前瞻性。
(新闻撰稿人:谭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