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术交流
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交流 正文
中南大学吕锡琛教授应邀莅临我院讲学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6-01  点击:

2022年5月31日下午,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吕锡琛教授来我院开展题为“《道德经》的康养智慧及其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讲座。会议由陈明院长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师生代表出席了会议。

首先,陈明院长对吕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然后详细介绍了吕教授在哲学领域的突出学术成就,指出吕教授是在道家文化研究领域的标志性学者,有着对道家文化研究精深的探索和丰硕的学术成果。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这一命题包含着更深意义的探索和回答。这也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所说:“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讲座以《道德经》为载体,将《道德经》里的“康养智慧”娓娓道来。“康”的含义是和谐、安宁、安乐,“康养”的目标就是通过养护以达到身心的和谐与人生的安宁、安乐,这是一种和谐共存的养生模式,它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心性修养,需要将理论智慧和生活智慧相结合、从精神文化的层面促进身心健康,故吕教授称之为“文化康养”。

吕教授在讲座中将康养文化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尊道贵德,顺应自然;二、持守柔弱,宽容不争;三、慈爱利他,淡化小我;四、致虚守静,恬淡寡欲。

吕教授提到,道德经的第二十五章阐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法则是自然而然,天地宇宙、人类社会、人的生命皆存在着某种规律和秩序—“道”,万物运行皆遵循这些内在规律和秩序,人类必须顺应生命和自然的内在规律和变化来安排人类的活动,否则会导致生命的失序,打破原有的平衡,进而危害生命。接下来第二个方面谈到,“不争”是一种博大的慈爱精神,是立基于志存高远,埋头实干与自信的精神,更是一种避免无谓争斗的康养智慧。接下来吕教授认为仁慈济困的行为,让行为主体更好地体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获得精神愉悦、心灵充实、自我肯定等积极心理感受。最后吕教授阐明,中医和后世的道家继承了老子虚静养心的理论和方法,《内经》要求“形与神俱”,“独立守神”,都是强调要让形神合一,让人的心神安住于身,这是怡养心神的重要方法。

随后,吕教授就参与讲座的教师与学生代表们提出与康养文化方面相关的学术问题,做了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

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阮东彪总结指出,吕教授的讲座内容深入浅出,紧紧围绕当下人群的心理健康进行生命意义的研究。讲座,进一步使在座的师生领会到了《道德经》的大智慧,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努力生活。

29644a3d58ba17a2

f6135ac2ff2c89f

主讲人简介:吕锡琛,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宗教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湖南省船山学社副社长、香港道教学院、新加坡道教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已出版《道家与民族性格》、《道家道教与中国古代政治》、《道学健心智慧》等专著7部,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权威刊物等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应邀赴香港浸会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美国罗耀拉大学、美国纽约图书馆等地讲学,纽约的《世界日报》、《侨报》以及罗耀拉大学校报等媒体曾就讲学作专题报导。

Copyright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0 版权所有 by LLC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枫林三路1015号     邮编:410205    联系电话:0731-88228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