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增强教职工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马克思主义学院于9月24日组织学院教职工集体观看电影《里斯本丸沉没》。学院党委书记阮东彪,副书记胡英、副院长胡慧娥以及学院教职工共三十余人参加。该纪录片以详实的史料和深入的访谈,重现了二战期间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历史真相,引发了教职工的强烈反响。
影片讲述了1942年,日军攻打香港俘获1816名英军战俘,由日军武装的“里斯本丸”押送这些战俘经过中国东极岛附近海域时,被美军潜艇击沉。在日军弃船并且疯狂射杀战俘的危急情形下,东极岛上的中国渔民不顾生命危险挺身而出,冒着日军枪林弹雨出海救下了384名战俘。尽管得到了舟山渔民的营救,“里斯本丸”上的1816名英军战俘中,仍有828人死于这场悲剧。他们或随船沉没,或在逃生后溺亡,或在漂浮时遭日军无情射杀,或被搜捕转移途中死于疾病,或困于沉船永眠海底,成为了战争最冰冷的注脚。而幸存的384人也背负着一生都难以愈合的创伤,不少人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然而这场死亡人数超过“泰坦尼克号”一半的沉船事件,在英国当地却鲜为人知,这些英军战俘也被称作“被丘吉尔遗忘的男孩”。《里斯本丸沉没》的拍摄过程历时八年,导演方励和他的团队跨越国界,采访了众多亲历者及家属,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里斯本丸沉没》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那些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人们的纪念。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这段历史,以及那些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人性光辉的普通人。通过珍贵的影像资料和幸存者的口述历史,方励展现了里斯本丸号在二战期间的沉没过程及其背后的故事。这里面有战争的惨烈,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光辉。老师们在观看过程中,被影片中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命运深深打动。
观影结束后,老师们纷纷表示这部纪录片让他们对战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对二战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位老师说:“通过观看《里斯本丸沉没》,更加明白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要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贡献力量。”观看《里斯本丸沉没》不仅增强了教职工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也创新了党建带工建活动形式,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审:刘永红;二审:陈明;三审:阮东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