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梦萍,中共党员,2020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团支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所参与项目获国家级立项,在此项目基础上,同项目成员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通过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目前就职于花垣县委办公室
2024年6月7日,湘西州第一批录用人员公示结束,过了零点,我意识到这段漫长且孤独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一、备考:永远记住那个热烈的夏天
马克思主义学院向来是有名的考研率高的学院,就业的学长学姐也是考教师编。往上数两届是没有学长学姐毕业就考上公务员的,因此大三下结束,我们班的主流方向也是选择考研或者考编。而我综合考虑了各方因素,结合自身能力水平,毅然决然地选择加入考公大军。2023年的夏天,我和班上部分考研的同学暑假留在学校,把厚厚的资料搬进了学院考研自习室1008。一个教室十多个同学只有我是考公的。那个夏天,我们一起看了很多个日出日落,一起分享了很多段午餐时光;那个夏天,她们惊叹我每日速算练习和一套套试卷,我佩服她们记了一遍又一遍的单词和专业课。我们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我们彼此是战友!我向来都知道马院是一个充满温度的大家庭,从大一刚入学书记、院长、学工处老师、辅导员、班主任等都给予了我们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那个夏天,马院除了提供干净整洁的自习室,领导老师还时常探望留校的同学,关心我们备考的进度,给我们投喂水果……那个夏天,我和我的线上恩师们虽然相隔万里,但一次又一次感受到灵魂的契合。特别感谢高照、花生十三、小马哥、阿里木江。在备考这段“在黑暗中洗衣服”的日子里,是你们的一遍又一遍的“清晰否”“同学们”“找大哥”让我实现了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最后再到“看山还是山”的飞跃。
二、国考:终究是和重庆没有缘分了
有人说国考是省考的第一次模拟考。主要原因是国考的单位类型少、考试题量大、竞争人数多。2024年国考岗位一出来,我的心就凉了一半:湖南的岗位没有一个招我们专业的,其他省市的也只能报税务局。因此我认识的很多湖南朋友都去考了湖北、贵州等。本着就家乡近的原则,我报了重庆市涪陵区。岗位招一个,一百多人报名。考试的前几天,长沙都还是很舒适温暖的,但那一天突然刮起了狂风,恰巧一贯都是踩点到的我,那天破天荒地和同学早早打车到了考点,在冷风中吹了几个小时。上午的行测,昏昏沉沉,以往的熟悉资料分析算不出答案,大片的言语理解进不了脑袋,乱选的数量关系和常识。出了考场,明明挂着大风我的背却湿透了。那一刻我只有一个念头:终究是和重庆没有缘分了。
三、选调:向阳而生 追光而行
考完国考不久,湖南选调开始了。学校招生就业处非常重视本次选调生考试,为我们有意参加选调的同学请了专门的公考机构给予我们笔试集训。集训结束后,我又回到了1008。那段时间也是考研的冲刺时期,我和她们统一步伐早八到,晚十一回。在马院资料室里,我背完了二十大报告、党史、党中央一号文件等等一系列内容。但我对于这次考试还是没有底的,因为历年上岸的选调生中不乏一些名校毕业生,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在他们面前我真的普通到仅仅拿到了参加考试的入场券。笔试回来恰逢学校三庆演出,我坐在下面看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从学院致学到救国救民再到一师学子扎根乡村为国家基础教育奉献自己的青春。那时我就想:如果有幸能成为一名选调生,作为新时代的一师人必将在三湘四水谱写好一师之好新篇章中属于我的那一节!选调的流程是漫长的,2023年12月28日参加选调笔试,2024年1月24日入面参加面试,3月 26日通知进入考察。但在5月7号省考体检时,还没有出考察的通知,斟酌再三还是在体检完回家的车上写下了自愿放弃考察的声明。我的选调生考试之路到此结束。
四、省考:大山的孩子还是回到大山
湖南省省考是3月16日,从2月底返校开始,就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那时考研成绩也陆续出来了,很多同学考的不错似乎已经有了定数,而我却没有一个确定的归处。那段时间真的是焦虑、忙碌但充实。大四下学期是我回家最频繁的一段时间。笔试在吉首,资格审查在花垣,面试又在吉首,体检从花垣带到保靖……一次一次的回家,途中我总爱看着窗外,进入我们湘西境内总是穿过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高中的时候,我们老师说你们要努力读书走出大山,在高考结束后我们总想远一点,再远一点。但毕业时就想近一点再近一点,能下班就吃上妈妈做的饭菜,能用亲切的方言与群众交谈。省考报的是花垣县委办公室,对我来说这个岗位确实是充满挑战的,但能够在家乡的这座熟悉的小城,有家人朋友的陪伴也是值得宽慰的。
2020年,我18岁,抱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决心,从湘西出发穿过一座座大山走向大学校园;今年,我22岁,响应“向西部去,向基层去”的号召又回到了湘西,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从来都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也明白“普通,不是一个贬义词”,在人生的这条道路上,似乎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也希望在熟悉工作内容之后,尝试在不同领域提升自己,去感受和认识更宽广的世界;也希望自己谨记母校“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校训,始终谦虚谨慎,忠诚为民,传达心中不变的光明与追求。
( 一审:于澎 二审:胡英 三审:曾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