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互联网+视域下的语言与全球传播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虹口校区会议中心举行,会议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传播”的主题展开,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王静教授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外文局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新华社、光明日报、求是等媒体记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部分师生等近400人出席。我院阮东彪副院长应邀出席了本次学术研讨会。
开幕式上,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锋教授致欢迎辞,上海市教委思研会常务副秘书长卢天琳教授代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到场祝贺,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长任树怀教授发布十九大报告多语种对照查询平台。在随后的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教授、原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口译司司长李正仁教授、原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郭可教授、武汉大学赵世举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姜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美籍教授Josef Gregory Mahoney等著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发言。
我院阮东彪副院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新内容与新路径》为题,也作了大会交流。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强调了人类价值,有示范意义,凸显新思想国际传播的潜能。向国际社会传播什么呢?他指出,从总体上来讲,首要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也就是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涉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其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思想。还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军队与国防建设、“一国两制”、人类命运共同体、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等等。至于如何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效国际传播,阮东彪尝试从树立传播新理念、提高国际传播能力、重视传播新方法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获得与会专家的认可和好评。